红拳发展的新机遇 |
时间:2014/4/27 21:05:53 来源: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 浏览:9451次 |
陕西是红拳的发源地,在历史上也有过辉煌的时期,经过历史的长河.发展到今天,也经历过坎坷曲折的道路.唐宋以后,文化中心东移南移,由于陕西特有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环境,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丰衣足食,人们安居乐业,以正统皇家文化自居,因此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老拳种红拳。为了使这一优秀拳种得以继承,一代代的红拳传人,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他们无私无谓的品质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如:当今九十六岁高龄的 张悦侠老师,85岁高龄刘存和老师等,已故的刘振江老师,田克惠老师等;一生收徒受艺,为红拳传播无私奉献了一生的精力,尤其是六、七十岁的扬斌老师, , 昝文林老师,边春发老师,王宝印老师至今为红拳的传承坚持教学,授徒,并无私的支持着红拳研究会的工作,这种精神是我们青年一代的学习的榜样.红拳:在五十年代不被专业武术管理者任可,我听扬宝生老师说:“当时一些武术学者认为陕西鹞子高三都是虚构的”.红拳在国家赛场上无人提,无人问津.具我了解,扬宝生老师从六十年代开始系统整理挖倔红拳,为红拳积极呼吁、正名、正史、写论文宣扬红拳.得到武术专家认可,为红拳正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目前正会同王培仁老师为红拳著书立说。 九四年前陕西从来也没有举办过地方拳”红拳”的比赛.做为一个老武术工作着马振邦老师看眼力急在心里,他以一个老武术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紧迫感积极呼吁,在马振邦老师的积极倡导下,在一大批热爱武术的企业家 ,邵智勇、高玉峰、张宝平、孙玉玺、范长江:等大力资助下,再当时武术院院长高文的亲自组织全院员工,从人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下.首界陕西地方拳观摩赛与94年12月30日在省体育场召开,这一次的赛事是陕西红拳命运的一次大转折,比赛的成功极大的推动了陕西红拳发展.是一次新的里程碑.我们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当时担当的体委主任的雷志敏同志,省政法委王殿芳同志,以及陕西省副省长巩德顺同志为赛事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以后又连续举办了六界比赛,由其是第三界规模空前,引起了国家体育局各大媒体的的高度重视,今天的红拳以从低谷走出,红拳文化研究会的一代优秀中青年拳师如:党选民,和志强,李少阳,袁双龙,李伯强,李自强,杨朝华,李选良,范志忠,马建昌,杨新仓等:为宣传红拳克服种种困难, 多次在全国参加了赛事为提高了红拳的知名度,作出了卓越贡献. 陕西省文化厅把红拳作为唯一可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委托由红拳文化研究会组织审报,红拳文化研究会已圆满成了申报任务.陕西是红拳的发源地作为陕西传统武术文化的品牌,以得到国内国际武术专家爱好者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官方媒体的高度关注.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陕西习练红拳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红拳文化不属于莫个个人的,也不属于哪个协会组织,它即属于陕西,也属于全国,更属于世界.在构件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既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武术文化,更要宏扬我们的传统武术文化,这次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口号是:“恢复源汁原味的传统武术”。为我们红拳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展示平台和发展机遇. 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更是为红拳人的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们存在着严重的断代危机,和后继乏人,现在能练出红拳风格的大部分都在30-40岁以上,会跑拳打手的人数更少,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节目,年龄定在18-45岁之间,也是考虑能掌握本门技法的都在40岁以上. 各位前辈同仁,当前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随时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只要我们无私无畏,认准目标,为了红拳的发展打好陕西的品牌,求大同存小义,放弃个人,小集团,协会组织之间的矛盾,以和谐的心态对待矛盾,团结一致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