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术与红拳 |
时间:2014/4/27 20:10:27 来源:陕西红拳研究会 作者:靳根生 浏览:5363次 |
红拳在我省流传历史很悠久,陕西红拳多年来在前辈代代相传到如今。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红拳组织“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通过多年的奋斗,现以被省级政府及国务院命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红拳人的团结力的成果,我们就应该维护捍卫它,但是最近我看了一些有关红拳的历史渊源,说它的年代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本人学历低微,但也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认为要搞清一件事,就应该从事物的出现和它的地域条件说起,搞过无数的人大部分都知道武术的渊源及拳名的来历和朝代,红拳人在出过的书刊和文章中提出了红拳出自周秦汉唐,可有一些人认为这些说法有疑问,最多出自明清朝代,这种提法是有根据的,因为记孝新书中已有记载也不需要去动脑子探索研究,拿出书来就可一目了然,但是我认为中国的各种历史文化都应去分析探索,从它的源头查起,今天我作为一个爱好武术的红拳人想就红拳而言,谈谈自己的见解,有不到之处请指正。 我们陕西在过去名长安从周朝起十三朝都在陕西建立过古都,最有名秦和唐朝:“大唐盛世”,“文武圣地”古来征战雄土莫如秦人,两千余年屡经劫难沉浮,秦地民风成为当时代的一道独特风景,在这片灼热的土地上生活的老秦人其质朴高贵厚重,沉静的风貌之外更鼓荡着豪迈雄放的武技,诗酒之风何为“大唐盛世”“文武圣地”这就是秦人秦风,当我们咬咂着厚厚的锅盔,吸溜着宽如裤带的面条,举起纯正的秦酒,吼着挣破头的秦腔,两人不和举拳就“拤”的时已经在消逝在历史烟雾之中。 唐朝一去,秦人依在,时代变迁,武术还在,冷兵以消,武械还有,唐代舞蹈,谁人知晓,后人探拓,才在研究,现在所起的名是否当年也是这样的叫法?在古代的武术中有很多名号,现以不存,但是他的武技可就代代相传发展,就拿“拤这个拳称来说“拤在我们陕西到如今还有很多地方在言用,他的意思说两个人有了矛盾,情绪提升到要打架,他就会大吼:你娃少骚情小心我“拤”你狗日的一顿…….。这个“拤”字就是武技搏技打人等意思。在汉代武技中就有“手搏”“弁”“卞”“拤”等称谓。如陕西酒“西凤”“太白” 美酒古来酒风,浓烈莫如战国,战国酒风雄放莫如秦人,那时节秦酒没有名号,如“太白”酒产地于渭河以南的眉县金渠镇6000年前的杨詔文化在哪里以出土了陶质酒器,那时也没有记载“太白”酒名,为什么陕西这个十三代古都各朝代流传的武技就不能以红拳来命名?二千年来,我们脚下这片灼热土地上生活着多么质朴高贵雄放豪迈的先祖人群啊!身为炎黄子孙后裔我们生命中流淌着他们的热血,生活中飘荡着他们的身影,武技传承着他们技能,渗透着他们的遗风,永不沉沦之顽韧“精气神”也。 每当我翻着全国各门各派的武术资料,看到他们的名称时就在想这些称谓来源和它们的师祖,就会有很多想法,什么某拳是某一个现师造这个拳种,如“八卦拳”“行意拳”等他们造拳的来源,又是什么人所传承给他们的,他们又是从那朝那代?那个人?传承下来的拳?当时拳为何名?今天所称的名谓,当初先师又给它所起什么名称?看来查去,好像都是从古代的武技中参考下来的,所以说不要有了点文化,有了些武术知识就说东说西,我认为多学历史 ,把古代拳术和发展做以研究。中华武术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用以锻炼身心,防御自卫,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原始人类在与兽类搏斗及部落战争中,以石、木、骨、角、蚌制作兵器,积累了攻防格斗技术,放映了黄帝与蚩尤之战才有了后来的“干戚戏”“角触戏”以及舜禹与有苗之战,殷商时有了精美的青铜兵器,周代至战国之际出现了铁制兵器,统治者这时以武术取材。秦汉时角触、手博、剑道盛行,宫廷中并有了剑道刀舞双战舞的表演,唐汉兴武举,促进武术活动发展,陕西是中国十三朝的武术发源地,她所把古代武术推进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从古至今陕西红拳在很多武术老前辈的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红拳的辉煌,国家现以把红拳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红拳人努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