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拳“四究拳”与“鹞子”高山 |
时间:2014/4/27 19:10:18 来源: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 作者:田琨 浏览:9837次 |
“四究拳”是清代名闻川、甘的一路名拳,技击绝妙的陕西红拳中的名拳。这路内功技击拳术的出现与陕西武术名师“鹞子”高山有着密切的关系。“四究拳”算得上中华武术百花园中一株奇艳的花朵。 一、 拳的创编与拳名由来 清代同治年间,“通臂”李四再次由甘肃口外回陕,不久便去拜访久别的义兄“鹞子”高山,见面之后俩人十分高兴。高山立即将李四回来的喜讯通知了“黑虎”邢三和“饿虎”苏三。很快,这俩人也奔三原聚会。四位义兄弟再次团聚,格外欣愉。除畅谈别情与见闻之外就是研讨武术。这时正值晚秋季节,气候凉爽宜人,四位在高山家中后院喝茶叙情。高山首先倡议说:“我弟兄喜爱武术已过半生,每一位献出自己最拿手、最实战有效的技击手法五盘,创编一路内功套路,一则集大家之长经常演练纪念我们四人之友情,二则为后世留传一点成果,不知各位弟兄意见如何”。他的倡议立即得到三人赞成。这样以后,四位武林名家便多次研究创编,实演选定,便形成了由二十盘技击手法组成的内功技击拳。最初按五盘手法集中安排,以人划定,后来李四提出,依据技击实用的有机联系而拆散插入。就这样最后因势自然编定。也就是说“五盘”手法中四人均有。不同点是前“五盘”中一人必是两个手法,在其他“五盘”中只有一个。这样组编既反映了内在联系,又体现了每“五盘”中的重点。套路编成后,由于使四位陕西武术名家集体研究而成。由“鹞子”高山建议定名为“四究拳”。 “四究拳”使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团结创作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了陕西武术“四杰”的虚心学习、互相尊重的可贵武德,而且为陕西武术事业的发展创新,为当今红拳奠定了令后世深思的基础。 二、“四究拳”的拳谱与动作名称 “四究拳”的拳谱札子是:“四杰编创四究拳,四家风格具贯穿,云手相连走四方,前后左右紧密连。发手出招招招妙,形一实二虚实变,击打点拿手步合,周身一改力无边。” “四究拳”共二十盘手法,其动作名称是:一撑、二斩、三捅、四捧、五.六缠腰、七掏腮、八贴金、九三捶、十撩阴、十一丁捶、十二歼捶、十三栽捶、十四洪捶、十五双风贯耳、十六判官脱靴、十七五虎罩脸、十八二龙戏珠、十九云里显圣、二十鬼扯钻。 这里有两点说明。为什么五六均用缠腰?其一使“鹞子”高山所献一个手法是“缠腰”。在编排实练中其他三人都感到此招太好,而且与下五盘连接时“妙在其中”,研究一致认为六仍用“缠腰”,最后取掉苏三所献的“颠拿”。其二是前四个手法因紧促快速,开势无直线进攻,总称为“追风靠子”。同时每招手法从“缠腰”之后均走四方,云手相连,撑补相接而变招。 三、 “四究拳”的主要技击特点 首先:每盘手法走四角,左右前后均要练,阴阳虚实身步变,云手审势进退连。其次:劲力讲“圆”,出手直线,贴身为本。变化多端,交步必明,进退连环。第三:上下相合,出招均在重要部位,点击为其所长,一势三翻为其所妙。前后左右使对方眼花缭乱,难躲方阵变化机关。“鹞子“高山当年在四川取胜与“马黑子”就是用的“四究拳”中“云里显圣”与“判官脱靴”的连环手法。最后,演练和运用。贵在四句话上:振稳劲提审为先,交步贴靠乃关键,手不轻发发是引,行一实三妙在变。 总之,“四究拳”是陕西武林名家集体创立的精粹之作,它不仅是高家拳的精华之一,也是陕西红拳的代表拳种。 注:杨杰口述,田克惠整理,田琨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