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红拳热讯

媒体报道

研究会活动

红拳十年

传播范围

国际交流

研究会简介

组织人员

研究会领导

红拳历史人物

红拳传人

红拳名人

名师专访

精彩瞬间

赛事专区

开幕式盛况

各界比赛

各地活动

交流活动

教学视频

套路欣赏

名家讲拳

红拳传承人传习所

红拳训练营

会员申请

央视武林大会

赛事回顾

国际赛事

国内赛事

参赛中心

政策文件

论文专题

红拳理论

光辉历程

理史研究

武林动态

武林名人

武林传闻

走进红拳

红拳教材

VCD教程

红拳礼仪

红拳器械

红拳博客

校园培训基地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论文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拳秩事 > 论文专题
关于传统武术精神与武技的探讨
时间:2014/4/27 18:34:42   来源: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  作者:邵智勇   浏览:2646次

中华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传统武术来讲,这里面包含着“精神”与“武技”的两种含义。

武术,在我国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人类之初,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使我们的先祖曾是一个十分强悍的民族,正如清末梁启超先生所说“中国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性也”。而部落之间频繁的争斗使民族的强悍性进一步发展。如炎,黄部落联盟间的阪泉之战及黄帝,蚩尤部落联盟间的涿鹿之战,就是典型的例证。在漫长的史前时代,农耕和狩猎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主要的手段。加之部落间争斗的需要,使习武与农耕和狩猎成为当时老百姓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并逐渐形成浓厚的习武风气,成为一股强大的尚武传统。秦兵马俑的出土,是我们领略了先秦威武强悍的雄风。

据史书记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是由一名武士蜕变而成为文人。孔子出生在一个武士之家,其父叔梁纥以勇力著称,曾在战斗中双手托起城门,将关在门内的军队放出。孔子身长九尺六寸,据说其劲,能拓国门之关。春秋时期,我国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奴隶社会的秩序分崩离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重新调整,由武士组成的“士”阶层也发生了急骤之分化,一部分武士转而学习礼乐文化,极力主张恢复恢复夏商周王宫之学的礼乐文化,提出“学而优则士”这便是最早的“儒士”。儒士们社会活动的目的是进入上层社会参政,“士”阶层的另一部分武士仍保持着朴素的远祖的尚武传统,并不吸取民间社会的文化向前发展,这就是最早的“侠士”。“儒士”与“侠士”的产生标志着“士”阶层向文与武的分流。从此上层文化与大众文化分道扬镳了。侠的习武指导思想是“武德重于武艺”,他们把义节名等伦理道德的规范为自己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些都成为后来武林的道德观念与行为的准则。

到了封建社会,传统武术精神又有了新的内容。那时平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平民的生存权利和人身安全毫无保证,他们的内心深处都蕴积着对于社会正义和公正的强烈愿望,于是平民百姓中产生出来一些敢于挺身而出,匡复正义,打抱不平,除暴安良,成为民间社会自身的执法者。这些人一般均有精湛的武艺,继承了传统武术“义”“节”的思想,把反抗欺凌和压迫,主持社会正义和公道为自己的天职。自发性的侠义行为便升华成为一种中国民间社会独特的文化精神。

近代的风云变换,社会矛盾空前激烈,传统的武术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广大,武侠所崇尚的精神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以著名武术家霍元甲为代表的近代武林豪杰,在弘扬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利益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九零九年创办精武体育会所提出“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办会宗旨,孙中山先生为精武会题词“尚武精神”,这些都是近代武术思想的总结。我们“陕西地方传统拳种研究会”成立以来,一直努力学习传统武术优良精神,把“习武修德,爱国健身”作为办会宗旨。

传统武术的技艺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到了宋代达到了空前高度,形成了众多的门派和系统的套路。宋代把套路称为“使拳”,把棍术套路称为“使棒”,把对练称为“打套子”,同时武术的派别也是由宋代逐步形成的,主要分为“少林,武当,内家,外家之分”。在我国继承和发展武术方面,佛家与道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宋代少林寺武术发展是一个极盛时期,据《少林拳谱》手抄本记载:“宋代方丈大和尚福居,德高望重,佛,武,医,文皆通,名扬天涯海角,为增众僧武功,邀请十八家高手,会集少室,一则授艺与僧,二则各演其技,则优互学,取长补短”,当时少林寺所收集的拳术套路达170余种,这里也可证明少林武术的一部分也来自民间。

陕西红拳是我国武术的优秀拳种,本人认为它最早发源于关中,历史上讲“东枪西棍关中拳”,还有“东查,西红”的美誉。红拳集内家外家之长,从清代的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红拳在西北五省就很盛行,也带有浓厚的西北民风,特别是道光,咸丰年间,我们陕西关中红拳不断吸取了别的拳种的实战招式,使红拳发展到鼎盛时期。其代表人物有:鹞子高三,黑虎刑三,饿虎苏三,通背李四,这些人对红拳的发展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代表手法套路的“十大盘功”体现手法的“母子拳”(四九拳等),以力法和劲口著称的“通背拳”(陕西通背),以撑斩为主的红拳,花拳(即小红,大红,六趟,梅花拳等),有刁拿勾挂的“子拳”(猴拳),有抹捅接膀,直闯运劲的炮拳(即炮锤,四八锤等),还有倒地摔打的醉拳(即醉打山门,醉八仙等),其器械包括有:刀枪棍剑,三节棍,大链枷小链枷,单鞭双鞭,九节鞭,流星锤,双钩,春秋大刀,朴刀,步战刀等。

本人从小随杨斌老师练习基本套路,拜陕西著名拳师张鸣歧先生为师习练陕西红拳,后又随张悦侠老师习练探讨陕西红拳,在习练多年的过程中谈一下自身的体会:先师对练习拳术时,先要考察其品德,在观其行方可教之。在入门后练习弟子以“十大盘功”为基础,小红拳,四门锤,霸王锤为基本套路,在练基本套路时要求学生“松静”,做到尽量放松,松则活,僵则滞,只有达到松静力才能贯穿于拳手也。作马步站桩,求的是止定的功夫,在这定桩功夫中,进一步要学生尽量放松,在作撑补时带上意念,“扑”讲究扑下探出,“撑”,讲究探膀,“架”,讲究旋转绷架,出拳讲寸劲。步法讲究偏认腾挪,里跤外跤,身法讲究“拧腰摆胯,贼鬼刁拿,避肩溜滑”,俗话说“八卦步子太级腰,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红拳讲内在锻炼,意的修练,先师讲在练套路时,讲究“拳似流星眼似电,身如蛇形腿如钻,力发于根,主宰于腰,形于四梢”,精气神穿一体,在做每一动作时,必须带着意念练,必须悟透所练动作招式的实战意义,天长日久就会使每一招式变为条件反射,在演练套路时就会体现出刁滑实战的神态。人天生就有自卫的本能,但经过后天的不断习武修练就会使本能的自卫变为防守反击。本人认为一个武林高手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心理意识的训练,“练时无敌当有敌,战时有敌当无敌,没人当着有人练”, 再加上对抗性的对练及红拳的“跑拳搭手”,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但除了以上对抗性的训练外还要加强功力与硬功训练,其中包括双人对磕膀,磕桩,其目的就是练斩与硼架之功。拧棒子,石锁功练就的周身之劲力。丢接沙包练就的是刁拿之功。双人磕腿练就的是根基之功。震眇踢练的是脚掌之功等。

武术在农业社会和现代社会里,其意义功能有所不同,尤其在目前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中,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恢复真正武术的真谛,研究总结陕西红拳的拳法理论和攻防技术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传统武术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我省连续四届传统武术比赛的成功,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怀,我们要借此东风,使我们陕西传统武术的演练比赛水平更加丰富多彩。

以上粗谈只作为抛砖引玉,有所不妥之处,请共同探讨研究。

红拳图片
0条/共0页/当前第
上一页 下一页

发布评论

发布人:
发布内容:

版权所有Copy right(c)2014-2015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建西街99号 咨询电话:(029)87852585

陕ICP备20210005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