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五一 “大唐西市红拳展演” |
时间:2014/4/20 14:23:15 来源: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 作者:风骨红拳 浏览:4884次 |
为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祝所有劳动者能过一个快乐的节日,西安大唐西市与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拳传承人”展演活动,这次活动是根据文化厅“非遗处”关于把红拳作为广场文化的一种形式,向观众展示红拳的文化的技艺价值,和健身养身价值。参加今天展演的红拳传人年龄最大的有74岁,最小的8岁。来观看展演的观众近千人,很多是来之周边的建筑工人,红拳传人的精采表演赢得的观众的阵阵掌声。今天的展演采取的是红拳传统“耍场子”的形式,展演以和志强的开场的流星来开了序幕,张民主、与王长利精彩的“口札”更增加了红拳文化的底蕴,红拳的口札拳谱记载着红拳的历史、技法、武德,如红拳“耍场子”就有“开场的流星,闭场的春秋”,“流星本是一条龙,耍它离不开二丈的绳,有人说它是金疙瘩、有人说它是银疙瘩;金疙瘩来,银疙瘩,老君炉里炼就它。上殿耍了个君王可爱,下殿耍了个文武皆夸,左拐右拐,左缠右缠,老妈妈拐线,上打朝天三株香,下打黑狗钻裆”又如粉红拳拳札以历史人物来形容拳的势;“粉红拳拳起势高强,斜插布赛过天王。醉一势杨妃摆酒,孙悟空大闹天宫,魁星势回头观望,铁罗汉蹴地打供,霸王并开两张弓,刘备勒马望江东,连三腿人人兼爱,太祖粉红镇关中”还有以动物来比喻红拳”势“的套路“四把锤”;龙起龙纵千江水,猛虎打豹虎翻身,狸狗闪绽猫扑鼠,花豹打兔鹰抓鸡,一边念着口札一边观看不同风格的红拳套路展演,使观众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目前红拳圈里能流利说“口札”的已聊聊无几,过去红拳老师在教徒弟时要求弟子“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样弟子更容易记住套路和理解套路的实战意义。在六七十年代东大街的青年会、南门口、北门口、大雁塔、每到周末西安习练红拳的人几乎都去“赶场子耍拳”,可是到了八十年代以后红拳“耍场子”已逐渐消失,今天的红拳传承人展演,又让人们看到了当年“耍场子”场面,一个年老观众说“很多年没有看到这样场景了”。 这次展演活动是由大唐西市搭台,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组织西安地“红拳传承人传习所”、培训基地共计100人从4月30日—5月1日举行为期两天的展演。大唐西市是陕西唯一被授予“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单位,前不久举办的《中国西部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就在大唐西市举办的。红拳在展演会上参加了三天的展演,由于红拳的展演得到了观众的喜爱,最近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与大唐西市就保护、推广、宣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拳”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红拳是陕西武术拳种中唯一被列为国家级“非遗”的项目的拳种,目前国家统计的129个拳种被列为国家级名录的只有14个。 红拳起源于周秦、昌名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华夏武学重要一脉,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拳文化扎根于三秦大地的故土。其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粘为其能、化身闪绽为其妙、钻身贴靠、腿法凌厉、飞步刁打为其法。习红拳者以德艺双馨享誉武林。 在红拳文化中,包含着儒家的修德、墨家的侠义、道家的和谐、佛家的慈怀。 红拳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历经了兴盛与衰落,由于红拳前辈的艰辛传承,和陕西红拳人在1994就展开了保护红拳文化遗产的历程,18年年来,从“地方拳种研究会”到“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红拳的发展经历了辉煌与低落,也经历了太多的阻力和坎坷,红拳传人在保护传承上,不屈不挠克服种种困难的精神,坚定的维护了红拳人的尊严,在红拳传人的共同努力下,使红拳文化体系被基本完整的继承了下来,基本摆脱了面临灭亡的边沿,目前红拳的套路、技法、技艺被称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活化石”。 多年来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在保护“红拳传承人”上所做的工作,成绩多多,成果硕硕,目前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法》加大了保护红拳“非遗传承人”的力度,在全省各地设立了67家“红拳传承人传习所”对红拳的传承、保护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的作用,随着红拳进入校园,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习练红拳的行列中,千年红拳将会像兵马俑、羊肉泡馍一样为成为陕西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 |
|